
【课程回顾】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进行深刻总结,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7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向明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带来了《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彩课程。
王向明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为参与学习的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系统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带来了深入剖析和现实思考。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李大钊同志在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王向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人民立场,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
王向明表示,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思维的出发点。世界观无处不在。怎么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最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即人民立场、实践观点、科学方法。
三、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
1.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3.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4.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5.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6.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王向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运用与发展,是基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这“六个必须坚持”不是孤立的,将其整合起来就是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六个必须坚持”真正、完整、全面地加以体会、理解和运用,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就终将成为现实。
黑龙江地区运营机构:指定大庆讯森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为格局屏天下大庆数字化学习中心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方式:18945601009